首页 >> 一日看尽长安花 >> 一日看尽长安花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上门女婿 斗破苍穹 凡人修仙传 吞噬星空 斗破苍穹 完美世界 斗罗大陆III龙王传说 闪婚惊爱 我欲封天 妖神记 
一日看尽长安花 兰泊宁 -  一日看尽长安花全文阅读 -  一日看尽长安花txt下载 -  一日看尽长安花最新章节

第15章 独念天地之悠悠(1)(2/2)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用户书架

就总体而言,唐诗重情趣。唐代的诗人用热烈的激情来感受生活、写到诗中。因此,我们读唐诗会得到振奋,得到激发。有个比喻说,读唐诗如饮美酒,让人热烈兴奋。而宋诗是重理趣,给人不是陶醉,而是给人以启迪。因此读宋诗,如品名茗。名茗就是名茶,古人喝茶是品茶,“品”是三个“口”字。也就是说,要把一口茶分成三口喝。这样,余香满颊,愈品愈觉得余味无穷,口齿留香。

我先讲唐人贺知章的一首诗歌,叫《咏柳》:

碧玉妆成一树高,万条垂下绿丝绦。

不知细叶谁裁出,二月春风似剪刀。

说的是春天里柳树像碧玉,高高一树。丝绦是什么?红旗下边挂下来的穗子就叫丝绦。碧是生命的本色,绿也是生命的本色。春天到来的时候,大地回暖,万物复苏,柳树以令人高兴的样子,上下翻飞,柳树上那些细细整齐的树叶又是谁剪裁出来的呢?是二月春风剪裁出来的,是大自然这个能工巧匠的杰作。这首诗歌写得层次井然,从总体写到局部。第二个特点,它表面上是咏柳,但实际上是颂风。把绿柳写得愈美好,愈引发人们发问:这绿柳的美好是谁带来的?是春风带来的。风是没有形体的,所以清代人说:“柳枝西出叶向东,此非画柳实画风。风无本质不上笔,巧借柳枝相形容。”读了这首诗,我们会有一种激情,春天多么美好呀!人会受到感染。

我们再读一首《咏柳》。同样是七言绝句,同样是咏柳,可是到了宋代人曾巩的笔下,就大不相同。曾巩,何许人也?唐宋散文八大家的最后一家。八大家中唐朝有两家:韩愈和柳宗元。然后是宋朝的欧阳修、王安石、苏洵、苏轼、苏辙,最后就是曾巩。曾巩的咏柳诗是这样:

乱条犹未变初黄,倚得春风势便狂。

解把飞花蒙日月,不知天地有清霜。

春天到了,柳条还是冬天那样乱七八糟,没有改变它最初的鹅黄色。前辈们知道,春天到来的时候,柳不是一下子变绿的。先是出小芽苞子,它是鹅黄色的。这芽苞张开以后,绿叶就出来。第二句说柳条依仗着春风,疯狂地飘舞起来,狂到什么程度呢?“解把飞花蒙日月”,“飞花”是什么?是柳絮,它想把柳絮吹起来,把太阳和月亮都遮挡起来。你不要猖狂得太早了,天地之间还有清霜,等到秋风一起,清霜一降,你就黄叶飘零,你就完了。“不知”,就是知不知?是反诘,更有力。你们看一看,这首诗写的是什么?它写的是一种人,是在人类社会中感悟到的某种哲理。这种人就是《红楼梦》中写的“子系中山狼,得志便猖狂”。这是一个小人形象。作者把这样一种小人的形象,用“柳”作为物化外露的形象来表现出来。所以它给人的印象,一点儿不可爱,而是令人可恶、可憎。同时,给人以启迪。我经常用这两首诗从总体上说明唐诗和宋诗的差别。

那么,是不是唐诗都只重情趣,而不重理趣呢?这也不是。例如王之涣一张嘴就是:“白日依山尽,黄河入海流。欲穷千里目,更上一层楼。”杜甫一张嘴就是:“岱宗夫如何?齐鲁青未了。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。荡胸生层云,决眦入归鸟。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”这不就是哲理吗!刘禹锡说:“怀旧空吟闻笛赋,到乡翻似烂柯人。沉舟侧畔千帆过,病树前头万木春。”这不也是哲理?又譬如说“议论”,唐诗中有一首议论得很好的诗歌,我们中国人都知道的一首诗:“锄禾日当午,汗滴禾下土。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。”李绅的这首《悯农》诗歌每一句都是议论,议论得好,永远是好诗。我有一个观点,我认为无论社会怎样发展,不管到哪一天,无论有多少高级营养品,什么蜂王浆啦,什么B呀C呀的维生素片啦,但是我认为维持生命最好的东西是五谷。五谷粮食是谁种出来的?是农民种出来的,是农民一滴汗甩八瓣种出来的。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粮食,这永远都是真理。

那么,宋代的诗歌全是重理趣,而不重情趣吗?也不是。当然,苏东坡比较多一些。“横看成岭侧成峰,远近高低各不同。不识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。”说的是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。“水光潋滟晴方好,山色空濛雨亦奇。欲把西湖比西子,淡妆浓抹总相宜。”是说一个人的内质要好,譬如像西湖很美,晴朗的时候有明朗的美,下雨的时候有朦胧的美。一个女子很漂亮,淡扫蛾眉很美,浓饰粉黛也很美。苏东坡一张嘴就是:“若言琴上有琴声,放在匣中何不鸣?若言声在指头上,何不于君指上听?”一首优美动听的音乐,必须有两个条件:一个是客观上要有一把好琴,一个是主观上要有高超的弹奏技艺。有了这两个条件,什么《彩云追月》啦,《阳关三叠》啦,《二泉映月》啦才能表现出来。这首诗说的就是生活中这样一种道理。有的人有个好爸爸,可是他自己不学无术也不行。有的人很有才能,可是得不到领导赏识和提拔,他也没有“美妙动听的音乐”。清代时有个人说,苏轼诗歌没什么意思,全是重理趣,因此他不喜欢苏东坡的诗歌。他的朋友对他说,你不能一概而论,苏东坡也有很好的重情趣的诗歌,你看:“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。蒌蒿满地芦芽短,正是河豚欲上时。”这诗写得多好呀!这个人愣了半天说,这首也不好,为什么是“鸭先知”,而为什么不可以是“鹅先知”呢?这就是抬杠了,没辙了。

对唐诗总体就说这么多。下面按初、盛、中、晚的顺序,有的地方多讲,有的地方少讲。

初唐100年,前50年诗歌成就不突出,但是在中国的诗歌史上,有很重要一笔的就是沈佺期和宋之问。这两人都是宫廷文人,他们的诗歌也不太突出,只是宋之问有一首写得比较好,这首诗叫《渡汉江》:

岭外音书断,经冬复历春。

近乡情更怯,不敢问来人。

这首诗对归乡人的心态写得非常好,越走近家乡,心里越害怕。怕什么呢?因为经冬历春好几个月没得到家信,不知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、出了什么问题了,以至于对面有人走过来,也不敢向他打听。我想,大家都会有这样的生活体验。一方面是归心似箭,一方面是近乡怯步。这首诗把这种矛盾而又细微的心情刻画得非常传神。这样一种情感,可以说是“人人意中皆有”,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,有过这样的情感的体验;但是“人人笔下皆无”,别人又都写不出来。我认为好诗歌应好在两个方面:第一,对人以外的,是对人民的同情,内容好。第二,对人以内的,是情感真切,情真意切。感情虚假,永远不是好诗。

喜欢一日看尽长安花请大家收藏:(m.zhuiyo.com)一日看尽长安花追哟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凡人修仙传 蛊真人 斗破苍穹 斗罗大陆III龙王传说 诡秘之主 直播之摸金校尉 轮回乐园 星汉灿烂,幸甚至哉 完美世界 青葫剑仙 宇宙职业选手 上门女婿 完美世界 万古神帝 吞噬星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