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> 一日看尽长安花 >> 一日看尽长安花全文阅读(目录)
大家在看 上门女婿 斗破苍穹 凡人修仙传 吞噬星空 斗破苍穹 完美世界 斗罗大陆III龙王传说 我欲封天 厉少余生请多关照 一念永恒 
一日看尽长安花 兰泊宁 -  一日看尽长安花全文阅读 -  一日看尽长安花txt下载 -  一日看尽长安花最新章节

第1章 关关雎鸠在河洲(1)(2/2)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用户书架

文字是非常非常重要的,我认为中华民族之所以几千年能够凝聚在一起,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有汉字。汉字把所有的华人紧紧地联结在一起,它是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。而且我认为中国的文字,不但实用,而且艺术。

从文学来说,任何民族,不光是中国,英国,最早、最发达的文学样式是诗歌,中华民族也是这样。因为诗歌与劳动生活紧密相连。我是很赞成马克思这个基本观点的,即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,起源于人类的社会生活。就像鲁迅先生所说,人类最早的诗歌起源于一起干活,在一起抬木头,木头很重,为了协调动作,便打号子:“杭育!杭育!”这就是最早的诗歌。它本来是用来协调劳动动作,后来在“杭育——杭育”这种节奏里加上文字,这就变成诗歌了。鲁迅说,如果说我们中国诗歌最早的流派的话,那就是“杭育派”。诗歌起源于劳动,这是应该明确的一个基本观点。

最早的中国文学是原始歌谣。而我们现在看到的原始歌谣是文字产生以后记载下来的。例如殷商时期的歌,其中很有名的一个歌,叫“弹歌”,它是《吴越春秋》中记载的:

断竹,续竹,飞土,逐宍(古肉字)。

这是最早的原始诗歌,写的是打猎生活。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是狩猎,然后才转向农耕、养殖。“断竹”就是折下竹子;“续竹”,有一种说法是把竹子接上,我认为没准儿是在制作小工具;“飞土”有一种观点认为是拿土块砸,我理解是先断竹,后续竹,然后把土块放在上面弹射出去。“逐宍”这个“宍”代表野兽的意思。这个“逐”,古代“追逐”本来是两个意思,追人叫做“追”,追野兽叫做“逐”。现代汉语文字许多文字,本来意思不一样,现在意思都一样了。我举个例子,像“学习”,在古代“学”是针对还不知道的知识,而针对已经知道的知识叫“习”,复习复习,温习温习。可是现代,“学习”是一样的了。又例如,“行走”,“行”是这样行(示范“走”的动作),“走”是跑的意思。但是现代的“行走”是一个意思。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、最完整的一个原始歌谣,它是最幼稚的,最初步的。两个字是一个节奏,这是最基本的节奏。以后的诗歌,如“关关雎鸠,在河之洲”那是四个字一句;再后来,如“白日依山尽”是五个字一句,是“二二一”或“二三”;“无边落木萧萧下”可以“无边——落木——萧萧下”,也可以“无边落木——萧萧下”。

另外,原始歌谣还记录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的神化和崇拜。当时生产力非常低,人们战胜不了自然,就相信语言的力量,相信咒语的力量可以改变自然,于是把自己的理想和愿望用咒语的形式说出来。例如发洪水了,就希望“水归其壑”:水呀,回到你的地方去吧!

第二方面是上古神话。神话产生于什么时期,已经很难准确地说了。因为《山海经》啦,《淮南子》啦,都是春秋战国以后才编成的典籍,但记载的故事并不是这个时候的。马克思主义认为,所谓神话是人们用一种幻想的形式战胜自然。上古神话,如大家都知道的“女娲补天”,这是中国的创世神话。天的东南角突然塌下来了,女娲炼五色石,把它熔化了,用勺子舀上往天上补,凝固后天就补起来了。这个神话在中国文学上影响是很大的。唐代诗人李贺曾写诗说,“女娲炼石补天处,石破天惊逗秋雨”,就是说艺人李凭箜篌弹得非常非常好,弹箜篌的清脆声把女娲补天的地方都震裂了,天上的雨水漏下来了。另外还有创人神话——“女娲造人”。世界上原本没有人,她便用黄泥巴捏成一个男的,捏成一个女的。后来说,捏人太费劲了,得抟到什么时候!后来就把土放到水里搅和搅和,搅成泥浆稠稠的,用一根绳子放在里面一浸,拿出来一抖,一个泥珠子就变成一个人。往后又传说,女娲用手捏的人,都是做官的人;用绳子抖了出来的人都是老百姓。这种说法显然是阶级社会产生以后的产物。这样的神话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。例如,明代的民歌唱年轻男女相爱,爱得不得了,女的就唱:“傻俊角,我的哥!和块黄泥儿捏咱两个。捏一个儿你,捏一个儿我,捏的来一似活托;捏的来同在床上歇卧。将泥人儿摔破,着水儿重和过,再捏一个你,再捏一个我;哥哥身上也有妹妹,妹妹身上也有哥哥。”(《汴省时曲·锁南枝》,见《南宫词纪》卷六)

再如“夸父追日”,这也是有名的神话。夸父追赶太阳,追赶不上,天气非常炎热;他口渴了,到大河里饮水,把整条大河都喝干了。但这也不解渴,就渴死了。临死时把他的拐杖一扔,化作一片桃林。这是古代人对理想的一种追求,对战胜自然的追求。

另外说一下“嫦娥奔月”,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。嫦娥是后羿的妻子,后羿是射太阳的英雄。天上曾经有十个太阳,十个太阳出来以后,天下大旱,禾木都枯焦了。这不行,后羿就去射太阳,射下九个太阳,而最后一个太阳就躲起来。后来人们沿着这个神话续讲,说太阳躲起来了,天下一片黑暗,冰天雪地。没有太阳就没有温暖,大家说,得赶紧把剩下的那个太阳找回来。太阳说,我不回去,一回去就会被射掉。那么,咱们约好,每天雄鸡叫三声你再出来,这样就平安无事了。这是后人加上的神话。后羿的妻子嫦娥,吃了不死药,身体飘起来,奔月去了。这是我们中国一个非常美丽的故事。在荒凉的月亮上,一个人孤苦伶仃,多寂寞——“嫦娥应悔偷灵药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”(李商隐《嫦娥》)这是中国古人对宇宙自然的看法。现代人类有飞机、火箭和飞船,而且1969年登上了月球。后人写诗歌,如果写到嫦娥就会代指明月。苏东坡脍炙人口的词:“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,不知天上宫阙,今夕是何年?我欲乘风归去,又恐琼楼玉宇,高处不胜寒。起舞弄清影,何似在人间……”最后,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,婵娟就是美人,就是指嫦娥;嫦娥又代指明月;“共婵娟”就是共赏美丽的明月。我在北京,你在广州,这不要紧,可以用月光来传达我们相思之情,传达我们的思念。所以“嫦娥奔月”也是一个非常美的神话。

另外如“精卫填海”,它写炎帝的女儿女娃到东海游泳,水很大,把她淹死了。她死以后,灵魂就化为一只鸟,叫精卫鸟。她每天从西山衔一块块小小的石头,或者一块块小小的木头,飞到东海扔下去,她发誓要把大海填平,因为海把她淹死了。这种复仇精神,也是非常可贵的,一个民族应该有这种精神。每当中华民族到了危难时刻,都有人弘扬这种精卫填海精神。如陶渊明写的诗:“精卫衔微木,将以填沧海,刑天舞干戚,猛志固常在。”这是了不起的。顾炎武在明朝快灭亡的时候,也写诗歌颂精卫精神。

这些神话故事,都是古人愿望的反映。当时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还非常幼稚,但人总是生活在一种希望之中;一个人要是没有希望,他一天也活不下去。神话就是把希望理想化,所以神话是非常宝贵的。神话是后来文学的丰富宝藏,很多成了小说、诗歌的题材。

我们开始讲的原始歌谣,后来发展成灿烂的诗歌。而上古神话则后来发展成散文、小说。这是我讲的第一个内容。

喜欢一日看尽长安花请大家收藏:(m.zhuiyo.com)一日看尽长安花追哟文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
你可能会喜欢 凡人修仙传 蛊真人 斗破苍穹 斗罗大陆III龙王传说 诡秘之主 直播之摸金校尉 轮回乐园 星汉灿烂,幸甚至哉 完美世界 青葫剑仙 宇宙职业选手 上门女婿 完美世界 万古神帝 吞噬星空